本文转自:六盘水日报
2018年“六马”,选手开心向前冲。 黄蜀锦 摄
2017年“六马”,选手点燃赛道激情。(资料图)
2016年“六马”,选手在欢呼声中冲出起跑线。王述慷 摄
2015年“六马”,发令枪响,选手冲出起跑线 。黄蜀锦 摄
2014年“六马”,选手欢呼着涌向赛道。郭君海 摄
2013年“六马”,选手激情出发。 郭君海 摄
2019年“六马”,选手奔向赛道。郭君海 摄
2023年“六马”,鸣枪开跑。 黄蜀锦 摄
2024年“六马”,涌动的人潮。黄蜀锦 摄
2025年“六马”线路图。
开心父女。施雨诺 摄
凉都民族风情展演。 郭君海 摄
选手奔跑在湿地公园赛道上。 王石明 摄
敬个礼,谢谢你!张三都 摄
长枪短炮。黄蜀锦 摄
直升机现场直播。郭君海 摄
冲线。黄蜀锦 摄
选手与热情的啦啦队击掌。黄蜀锦 摄
欢快跳跃。黄蜀锦 摄
□全媒体记者 钟 维
十年,3650个日夜,时光如何定义?
对于六盘水而言,是清凉“六马”为幸福而接力奔跑的十年。
FB体育官方网站2013年,首届“六马”的发令枪在人民广场上空鸣响,六盘水第一次以奔跑的姿态向世界发出清凉邀约。
自此,这座城市与马拉松开启了一段相伴成长的旅程。六盘水用19℃的夏天和360度的激情,书写了一段关于坚持、热爱与城市蜕变的奔跑故事。
十年砥砺奔跑,“六马”从铿锵起步到声名远扬——
2013年,荣获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;
2014年,升级为中国马拉松银牌赛事;
2015以来,连续5年获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;
2018年,被中国田径协会纳入“全国马拉松锦标赛”及“我要上奥运”系列活动;
2019年,升级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;
……
一年一台阶,一届一跨越。除集诸多重磅荣誉于一身外,全民参与项目越来越多,赛事热潮席卷全城;赛事体验越来越好,名额一签难求。
这是一场体育盛事的成长,更是一座城市与奔跑者共同书写的热血篇章。
一场赛事点燃一座城
起跑枪声响起,数万名跑友欢呼着冲过起跑线,运动的激情和快乐不断传递,点燃了整座城市;
赛道沿线,加油声、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,凉都人民拿出百分百的热情为选手呐喊助威、加油鼓劲;
精彩盛况刷屏网络平台,网红大V、明星跑友争相转发,全民点赞喝彩;
……
“19℃的夏天”火上微博热搜,数亿人在互联网云端领略了“清凉六马”的激情魅力,也看见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六盘水。
而当“19℃的夏天,360度的激情!”流传于街头巷尾时,避暑游客纷至沓来,激增的人流量强势拉动旅游经济,赛事“流量”引爆凉都之夏。
一场赛事彰显一座城
从最初的城市主干道,到如今串联起城市地标和自然风光的“流动风景线”,“六马”赛道勾勒出六盘水从“江南煤都”向“中国凉都”蜕变的壮丽轨迹;
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、道路越来越宽阔平整、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升级,加速蝶变的城市面貌让“中国凉都”金字招牌愈加闪亮;
民族展演精彩纷呈、非遗展区古韵生辉、特色美食风味地道,多元文化交相辉映,生动鲜活地展现着六盘水的人文底色和精神气质;
……
“六马”生动展现了六盘水的生态之美、人文之美、运动之美,展示了凉爽宜居、高效便捷、开放包容的“凉都”新形象。
一场赛事成就一座城
十年接力,六盘水森林覆盖率从45%提升至62%,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6%以上,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实现双赢;
十年奔跑,市民跑步人口比例从2013年的2.7%跃升至17.9%,市中心城区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8.6个,“拼搏进取”的马拉松精神融入城市基因,赛事IP带动城市地理坐标向文化符号跃升;
十年深耕,形成“办一次赛、活一片区、兴一产业”效应,工业遗产焕发新生、康养项目借势掘起,“六马”与山地运动、温泉疗养、民俗体验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欣欣向荣;
……
从“江南煤都”到“中国凉都”再到“生态绿都”,“六马”十年,改变了城市面貌,丰富了城市精神内涵。
2025,首次推出“马拉松季”概念,从“一日竞赛”到“半月狂欢”,从“专业跑道”到“全民舞台”,从“赛事经济”到“城市品牌”,“六马”正以体育为媒,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。